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接受放射線治療後併發放射性膀胱炎(Radiation Cystitis)的治療
2006 年 4 月 盧致誠

  治療子宮頸癌的方法,大致可分採取手術與非手術兩大方向。依病情需要,這兩方向也可合併起來進行,以利治療完整。放射線治療是非手術治療的其中一項,對於放射線治療之後,身體其他非癌症部位有無副作用或可能的併發症呢?例如:皮膚、脊髓、肝臟、腎臟、膀胱等等。對於放射治療的慢性病態,美國放射腫瘤學研究組 ( 註一 ) 與歐洲癌症研究與治療組織(註二)共同訂出了分級表,分五級 ( 0 級最輕無傷害,第 4 級最嚴重 ) ,可參考如下列的附註三。在此就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療做個粗淺的介紹,期望對讀者有所助益。

  對於所提數據,可因研究文獻不同而略有差異,要衡量放射治療導致的傷病,通常為回顧性的臨床記錄,有可能偏向研究數據結果比實際發生的結果為低的現象。

  一般而言,子宮頸癌病患發生與放射線治療後相關的嚴重慢性併發症不是算很常見,發生的機會約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膀胱是放射線治療後慢性併發症中泌尿系統中最常見的部位,會引起放射性膀胱炎,症狀又以血尿為最常見;追蹤下來五年時有百分之六,二十年時約有百分之十的有血尿的機會。經放射治療子宮頸癌後發生的血尿發生可分輕微與嚴重,大部分為輕微,不用住院;因為嚴重血尿與需要輸血的機會,在追蹤五年時有百分之一,二十年時約有百分之二,住院治療除了輸血外,會用到三路尿道導管加沖洗,以免膀胱大血塊堵住尿道。或是採用高壓氧(註四)治療。更嚴重時,可能會有膀胱破裂的情形,其發生率約有百分之二。

  其實,到了住院階段,病人與家屬以及處理的醫護人員都不太好受;常因身上有導管(尿道導尿管或是經皮膚腎臟尿液引流管),增加照顧難度;反覆的阻塞,反覆更換引流導管,甚至需要反覆進手術室處理。

  另外, 國家衛生研究院 也有在網站上,出版婦癌臨床指引與放射治療共識,主要用中文寫成的內容,建議可以先行參考,對於與醫師進一步討論將有幫助。
  
附註
註一:美國放射腫瘤學研究組 (The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簡稱RTOG )
註二:歐洲癌症研究與治療組織(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簡稱EORTC)
註三:簡要放射治療後慢性的病態分級(Grade),以皮膚、膀胱為例

0 級

1 級

2 級

3 級

4 級

皮 膚

輕微萎縮並輕微掉髮

斑塊狀萎縮並毛髮全掉

明顯大塊萎縮並毛細血管擴張

潰 瘍

膀 胱

輕微內膜上皮萎縮與顯微性血尿

陣發性可見血尿,毛細血管擴張

嚴重的頻尿與解尿不適,膀胱容量縮小到 150 cc 以下

膀胱容量縮小到 100 cc 以下,組織壞死並嚴重出血性膀胱炎

註四:高壓氧治療(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或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目前中央健保局對於放射性膀胱炎,在經屢次輸血及其他治療無效者後的高壓氧治療有給付。

數據與相關資料參考自以下醫學教科書與醫學期刊
Gershenson DM, McGuire WP, Gore M, et. al. Gynecologic Cancer Controversies in Management. 2004, p593-603.
Rigaud J, Hetet JF, and Bouchot O. [Management of Radiation Cystitis] [French] Progres en Urologie. 2004, 14(4):p568-72.
Bevers RF. Bakker DJ. and Kurth KH.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for Haemorrhagic Radiation Cystitis. Lancet.1995, 346(8978):p803-5.